您好,欢迎您来到动库商城购物! 登录 免费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列表 » 解析历届奥运乒乓球单打决赛场:颗粒战、左手将、直板潮
商城资讯

解析历届奥运乒乓球单打决赛场:颗粒战、左手将、直板潮

发布日期:2016-08-10 22:31:31

★1988伦敦奥运会 狭路相逢 强者来战——看21人大名单

自从1988年加入奥运大家庭之后,乒乓球为奥林匹克盛宴奉献了无数经典瞬间,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乒坛巨星的辉煌。然而,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运动员,能够走进奥运会单打决赛场的却是寥寥无几。

从汉城到伦敦的7届奥运会中,世界上只有6个国家和地区的21名乒乓球运动员闯入过单打决赛:其中男子11名、女子10名;中国15人、韩国3人、瑞典1人、法国1人、朝鲜1人、中国台北1人(陈静曾先后代表中国和中国台北参加过3届奥运会)。王皓曾连续3次闯进决赛,瓦尔德内尔、陈静、邓亚萍、王楠、张怡宁曾2次进决赛,其余运动员都只进过1次决赛。21人中获得过奥运会单打冠军的共12人,其中男子7人,无人卫冕;女子5人,邓亚萍和张怡宁曾2次夺冠。

★冠军归属 终结悬念——看9人打外战

在奥运会单打的历史上,只有中国和韩国的运动员在决赛中上演过“内战”,他们在14场终极对决中完成了9次会师,不管哪名运动员夺冠,都会为本国的奖牌榜增添一金。而剩余的5场对决(1992年、2000年、2004年的男单和1996年、2004年的女单),决赛双方分别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乒协,到底谁能成为金牌的所有者,会让比赛变得更有悬念。

打“外战”不仅要求运动员有出众的技战术水准,更要求他们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因为除了个人荣誉之外,他们还会肩负一份厚重的责任感。参加过5场决赛“外战”的共有9名运动员(瓦尔德内尔于1992年和2000年两次闯进决赛),中国队除了缺席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男单决赛之外,其余4场的战绩为3胜1负。

在14场奥运会单打决赛中,只有两场球以“零封对手”完赛,巧合的是,这两场球都出现在“外战”当中:1992年,技术全面,没有明显漏洞的瓦尔德内尔降服了两面拉着凶狠弧圈球的盖亭;2004年,冷艳淡定的张怡宁击败了当届奥运会女单的最大黑马金香美。

★直横相争 此起彼伏——看7人打直板

随着国际乒坛的技术发展,横板打法已经逐渐占据主流地位,直板选手的生存空间愈发狭窄,技术攻关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奥运会上,横板选手就能独领风骚。

在7届奥运会的单打决赛中,共出现过7位直板运动员的身影,他们分别是刘南奎、金琦泽、刘国梁、柳承敏、王皓、马琳、李惠芬。在男单项目中,直板选手在夺金次数上仍以4比3领先于横板选手,不过这个比分很有可能在里约奥运会上被横板选手扳平。女子项目中,横板选手的确更胜一筹,在全部7届比赛中,女子直板运动员仅有中国队的李惠芬一人在1988年闯入过单打决赛。

★左右互搏 孰强孰弱——看6人左手将

放眼国际乒坛,右手运动员一向都是“人多势众”,每逢世界大赛总会对左手运动员形成围剿之势,然而左手运动员并非没有作为,他们不仅在奥运会中表现出色,而且向来都是国际乒坛一支不可小觑的集团军。

在奥运会乒乓球男女单打共14场决赛中,“左手vs右手”的对决多达8场,其中男单3场、女单5场。1988年,第一次获得乒乓球项目单打金牌的两名运动员(刘南奎和陈静)都是左手选手;2000年,王楠凭借悉尼奥运会女单金牌,成为了迄今为止世界乒坛上唯一一位左手大满贯。此外,盖亭、王涛、丁宁作为“左撇子”的代表,分别闯入过1992年、1996年和2012年的单打决赛。不过直到今天,“左手vs左手”的对决还没有在奥运会的单打决赛中上演过。

★正反生长 各显神通——看6人颗粒胶

除了“横板”和“右手”,“反胶打法”也是国际乒坛的一大主流。随着弧圈球技术的出现以及乒坛竞赛规则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运动员选择摩擦系数更高、攻防转换更均衡的反胶来定型自己的打法,但使用颗粒胶打法的运动员,也曾在奥运会的单打决赛中大放异彩。

在闯入奥运会单打决赛的21名运动员中,共有6位使用颗粒胶的选手(李惠芬-正手正胶、刘国梁-正手正胶、王涛-反手生胶、陈静-反手生胶、邓亚萍-反手长胶、金香美-反手生胶)。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可谓颗粒胶选手的高光时刻,进入单打决赛的4名运动员没有一位是两面反胶打法。

以正胶、长胶、生胶为打法的运动员不仅在奥运会的决赛场抢占过一席之地,而且至今仍然活跃在世界乒坛,并时常扮演“杀手”的角色,不定期地搅乱一下乒坛格局。不过略感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还没有一名使用削球打法的运动员闯入过奥运会的单打决赛。

★决胜时刻 以稀为贵——看5场生死局

四年一度的奥运会,看似遥遥无期却又转眼即至,每位能登上这个舞台的运动员都承受了奥运周期中的艰苦磨练,谁不想在梦寐以求的赛场上多停留一刻?谁不想用最短的时间和最有效的方式击垮对手?即便是使用削球打法的慢性子球员,也都盼望着对方最好全是失误。于是“能领先就领先,能领先多少就领先多少”的心态,激发出了一场场看似并不胶着,实质却异常残酷的比赛。

在14场奥运会单打决赛中,双方打到决胜局中的比赛只有5场,分别是1996和2000年的男单决赛,1988、1996和2000年的女单决赛。如果把时间轴往前调一下,在28场单打半决赛中,出现决胜局的场次更为可怜--只有2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单半决赛,盖亭3比2赢了马文革;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单半决赛,金香美4比3胜了李佳薇。

其实纵观迄今为止的7届奥运会,运动员在单打项目的全部正赛(淘汰赛)中,战至决胜局的比赛也仅有108场(汉城8场、巴塞罗那7场、亚特兰大5场、悉尼25场、雅典13场、北京24场、伦敦26场)。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进入11分时代后,还没有一场单打决赛战至决胜局,2016年的里约之战是否会填补这个空白,让我们拭目以待!

看完上面的解析历届奥运乒乓球单打决赛场:颗粒战、左手将、直板潮之后,应该对您购买一下商品有帮助:

TSP乒乓球拍价格--TSP乒乓球底板介绍-TSP颗粒长胶介绍--TSP品牌专卖店

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加入动库|正品保障|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2005-2025 动库商城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