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动库商城购物! 登录 免费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列表 » 《乒乓中国梦——走進蔡振华团队》
商城资讯

《乒乓中国梦——走進蔡振华团队》

发布日期:2016-01-05 11:36:36

2013夏天,山西教育出版社推出一部中国乒乓球史著作——《乒乓中国梦——走進蔡振华团队》。曾任《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的资深新闻记者钱江发表评论说,这部“蔡振华团队”洋洋大观,43万字,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写的是中国乒乓球运动一度从山巅滑落到山腰,蔡振华临危受命从欧洲归来执掌教鞭,团结和选拔了一代新人,在短短的时日里重新登顶,而且稳住了屹立峰尖的脚步,将“一览众山小”的情怀在新世纪里尽情挥洒。

《乒乓中国梦——走進蔡振华团队》

团队领首自然是蔡振华,从球员到教练,从山脚到巅峰,渐至于成为中国体育界重要领导人之一。而他当年的麾下征战诸将,如刘国梁、孔令辉等,已然是当打之年的总教练和主教练,手下兵多将广,领出一代风华。

就乒乓球运动来说,中国梦早已经圆了。现在要做的,是让美好的乒乓中国梦常圆常新,将它的魅力延续永远。

本刊从2016年第一期开始,对《乒乓中国梦——走进蔡振华团队》一书进行连载,敬请关注。

捧杯为什么不开颜

捧杯是圆梦时刻,捧杯是巅峰时刻,捧杯是最高奖赏,捧杯是至尊境界,捧杯留下永恒……

但也有人捧杯不高兴呢!不信请你看1987年第1期的《乒乓世界》杂志。封面上有一行通栏蓝字:中国队荣获第39届世乒赛男女团体冠军。

有两幅彩照。上边一幅中,总教练许绍发抱着斯韦思林杯,却面色凝重。

他眼睛向下看,仿佛有很重的心事,与这个欢乐时刻极不协调。而站在总教练左右的五位参加团体赛的选手江嘉良、陈龙灿、陈新华、滕义、王浩,也似各怀心事,眼光有的向左,有的向右,有的向下,有的向前。

而下边的一张照片上,副总教练张燮林笑容满面地双手擎着考比伦杯,画面上四名女选手只有李惠芬笑容灿烂,而戴丽丽、焦志敏、陈静几人却显得并不开心。

第39届世乒赛上发生了什么,令夺得六座金杯的中国队拍下了这样两张似有些扑朔迷离的合影?这个谜底要到两年后第40届世乒赛打完才能揭开……

第一章 在容国团夺冠的地方交出斯韦思林杯

1989年,第40届世乒赛在联邦德国的多特蒙德举行。多特蒙德被中国人,或者说中国体育史铭记,是因为1959年这里举办了第25届世乒赛。容国团在男子单打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连闯七关单枪匹马打进单打决赛,战胜了当时在国际乒坛上赫赫有名的匈牙利名将西多,为新中国夺取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不是冤家不聚头,中国男队与瑞典男队第四次相逢于决赛场,决赛时间是1989年4月4日晚,决赛地点是威斯法伦体育馆。《新体育》记者肖复兴这样描述当时的比赛情景:第一盘:江嘉良对阿佩伊伦。第二盘:滕义对瓦尔德内尔。虽然均以1∶2败下阵来,但客观地讲,江、滕二位老将已经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这两场球打得相当精彩、好看,让观众觉得确实是力量、旋转与智慧的结合,是一幅飞速流动的画面。

阿佩伊伦和瓦尔德内尔发挥的水平更是出色。二十八岁的阿佩伊伦前两年因腰、腿受伤而影响成绩,如今梅开二度,再次青春勃发,今年一举夺得全欧洲单打冠军。这届比赛他竞技状态最佳,两面弧圈,反手攻击力强,使得江嘉良的进攻屡屡受阻,发球威胁不大,反手漏洞又常败露。被动挨打,自是在所难免。

二十五岁的瓦尔德内尔比他的队友显得沉稳、老辣。滕义则气火攻心,上场口中便念念有词,犹如一团燃烧过旺的火苗。这是一场意志型对兴奋型两种风格的交锋。瓦尔德内尔常发侧旋长球,避免台内球与滕义的纠缠,抑制了滕义的进攻。瓦尔德内尔以前曾打过网球,他的球节奏感极强,落点刁,变化多,屡放高球,又常在相持阶段伺机大角度扣杀。三局比分虽很接近(24∶22、17∶21、19∶21),但滕义拼尽气力,依然无法力挽狂澜。

第三盘比赛是陈龙灿对佩尔森。陈龙灿此届比赛尚未输过,对佩尔森应该是胜券在握的。无奈冤家路窄,佩尔森此次比赛也尚未败过,气势正旺。第一局,24∶22,陈龙灿险胜。第2局,陈龙灿又以8∶1遥遥领先。佩尔森显得毛手毛脚,陈龙灿此时却也显得毛手毛脚起来,15∶15,竟被佩尔森扳平。19∶21输了第二局后,第三局陈龙灿乱了阵脚,13∶21,如风卷落叶,匆匆败下阵来。平心而论,佩尔森反手能拉能攻能拨能弹,陈龙灿缺乏最后一击的铁榔头。当对方适应了我国选手的速度,台内球也讲究、细腻了一些,同时又发挥了他们的特长,彼此实力差距便一下拉开了。

前三盘球接连败北,残酷的局势是中国队绝没有料到的。此刻,中国队把希望寄托在第四盘江嘉良对瓦尔德内尔的比赛上。上届比赛,江嘉良曾战胜过他,或许这次他还能给中国队带来转机?但此时瑞典队连胜三分,士气大增,个个如打足了气的皮球,异常活跃。瓦尔德内尔更意欲一雪上届比赛输给江嘉良之耻,对这场球亦势在必夺。一下子,这第四盘比赛显得剑拔弩张,格外峥嵘突兀起来。

果不其然赛到关键的第四局时,竟掀起一场轩然大波。

江嘉良与瓦尔德内尔比赛进行到第三局,比分5∶8。江嘉良知道这一局对中国队至关重要,如果赢了可能起死回生,如果输了后果不堪设想。他拿过球,稳了稳神,发了一个反手球,瓦尔德内尔刚要回接,不料联邦德国主裁判手一伸,示意江嘉良发球时手低于台面,判罚失1分。比分牌立刻变成了5∶9。

江嘉良一愣,举手提出异议,并用英语解释自己并没有犯规。但裁判不肯改判,于是出现僵持局面,比赛中断。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裁判判江嘉良发球违例,江嘉良心中的焦躁可想而知。因向裁判申诉无效,江嘉良被激怒了,他走到总教练许绍发面前要求提出撤换裁判。许指导外语沟通有困难,就委托江嘉良代表他提出要求,并表示不换裁判就不继续比赛。

联邦德国裁判保尔说:“你不打就不打。”

双方僵持不下,江嘉良回到了座位上。

场上气氛陡然紧张起来。大赛仲裁委员会和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的官员立即聚在挡板的一角,进行紧急磋商后指示重播录像。屏幕上反复十几次再现江嘉良的发球动作,结论是江嘉良没有犯规,是裁判误判。

但是现场的高音喇叭却播出如下内容:“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和总裁判决定:维持裁判员的裁决。但是为使比赛不受影响,决定更换本场裁判。”

事后,各国媒体就江嘉良停赛一事大做文章。有人说“中国输球又输人”,还有人说“中国队失利在于技术,却把责任推到裁判身上”。《羊城晚报》记者苏少泉写了一篇《再说停赛风波》,全面细致地介绍了停赛前后方方面面的真实情况,使误传的许多情况得以澄清。

4月6日下午,中国代表团副团长李富荣约见了部分中国记者,就停赛发表谈话。

李富荣说,在体育比赛中出现纠纷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经常发生的,包括对裁判是否公正无私的争议。他说:“我认为裁判态度是不公正的。理由有三条。第一,江嘉良在第一盘对阿佩伊伦的第一局比分为6∶8的时候,阿佩伊伦发了一个擦网球,江嘉良举手示意,裁判没有反应。按照规定,如裁判坚持己见,比赛应当继续进行,如运动员继续举手,比赛结局由运动员自负。但是,当阿佩伊伦也表示这个球擦网时,裁判依然不作纠正。这是偏袒瑞典队的明显证据。阿佩伊伦于是在下一次发球时,故意将球发出界外,以示刚才因此得分不对。这一点上,阿佩伊伦的风格是不错的。第二,擦汗问题。按惯例,换发球时双方可以擦汗。打到20平以后,出现平局可以擦汗。但是,瑞典队员在非平局去擦汗,裁判听之任之;而江嘉良擦汗,裁判就把他轰回去。第三,发球是否违例问题。说江嘉良发球手低于台面,很难有明确标准。在国际重大比赛中这样判很少见。因此,我认为裁判在江嘉良及中国队比赛已经十分困难时,在第四盘第三局作这个判决,明显是落井下石。”

赛场上这个干扰,使原本技术上已不占优势的中国选手,如落花流水,输了个精光:0比5!

看完上面的《乒乓中国梦——走進蔡振华团队》之后,应该对您购买一下商品有帮助:

TSP乒乓球拍价格--TSP乒乓球底板介绍-TSP颗粒长胶介绍--TSP品牌专卖店

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加入动库|正品保障|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2005-2025 动库商城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