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乒乓球
- 乒乓球新闻
- 羽毛球新闻
- 户外资讯
- 网球新闻
- 综合类新闻
- 乒乓球技术打法
- 羽毛球
- 羽毛球打法技巧
- 户外装备导购
- 户外知识
- 网球明星
- 运动健身
- 乒乓球比赛视频
- 羽毛球比赛视频
- 户外装备体验
- 网球比赛视频
- 足球
- 轮滑
- 乒乓球拍器材评测
- 羽毛球器材评测
- 户外
- 网球装备导购
- 台球
- 骑行
- 乒乓球导购
- 羽毛球拍品牌导购
- 旅游路线攻略
- 网球
- 网球打法技巧
- 篮球
- 乒乓球明星
- 羽毛球明星
- 网球器材评测
- 游泳
- 登山/攀岩
- 乒乓球知识
- 羽毛球知识
- 网球知识
- 瑜伽
- 户外视频
- 乒乓球场馆
- 羽毛球场馆
- 网球场馆
- 乒乓球比赛规则
- 羽毛球比赛规则
- 网球比赛规则
- 乒乓球促销
- 羽毛球促销
- 网球促销
- 户外促销
- 综合类促销
- 综合类
- 乒乓球教学视频
- 乒乓球搭配技巧
- 促销活动
商城资讯
“二王一马”的黄金历程全整记录
2004年3月7日,在第47届世乒赛男团决赛的首盘比赛中,首次入选中国队团体阵容的王皓以3比0力克德国金童波尔。这场胜利不仅为中国男乒蝉联冠军奠定基础,同时也解决了教练组遴选继王励勤和马琳之后“雅典男三号”的一大难题。更重要的是,王皓的迅速成长标志着中国男乒继“双子星座”之后,经过千锤百炼,终于打造出了“新核心组”的雏形。
之后的雅典奥运会中,王励勤、马琳和王皓这三名单打新兵,以及首次带兵征战奥运的主教练刘国梁,都亲历了奥运会的残酷。肩负扫雷任务的王皓一路杀进决赛,却在心理重压之下被韩国选手柳承敏冲破了中国队的最后防线。
雅典男单失利对中国男乒影响深远,随后的北京奥运周期,主帅刘国梁在加强技术锤炼的同时,也在队员的抗压能力方面下足了功夫。愈演愈烈的队内竞争,让王励勤、马琳和王皓一步步完成蜕变,以他们为核心的中国男乒,在此后的8年间如同一支无敌战舰,雄踞世界乒坛之巅,而从2004到2011年,他们也共同书写了中国乃至世界乒乓球史上的重要篇章——“二王一马”时代!
如果以“大满贯”的个人终极荣誉来考量,王励勤、马琳和王皓的职业生涯都因为互相之间的“干扰”完成得不尽完美。自2005年开始,他们在单打比赛中各守战线,同时又是彼此夺魁路上的最强劲敌。但如果以团队的统治力来衡量,他们用强大而均衡的实力打造了中国乒乓球史上的又一个黄金时代,以他们为核心的团体赛,中国队未尝败绩。在争夺斯韦思林杯和奥运会团体金牌的赛场上,三人功勋卓著,也是彼此身边最可靠的战友。
“二王一马”时代延续了国球的长盛不衰,推动了技战术的多重发展。三人代表了各自打法的最高峰,缔造了赛场上一个又一个的经典战例,演绎了竞技运动的残酷和真实……
2005上海世乒赛 王马会师 重夺男单
2003年巴黎世乒赛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连续两次丢掉男单冠军,国乒男队的压力不小。2005年上海世乒赛前,主帅刘国梁毫不掩饰对“圣·勃莱德杯”的渴望,并放出“誓夺男单”的豪言。作为队中的三大主力,王励勤、马琳和王皓的竞技状态尤其令人关注,世乒赛前的公开赛也成为了国乒的试金石。</p> <p> 卡塔尔公开赛素有“小世乒赛”之称,自该赛事创办以来,中国队从未染指过男单冠军。2005年,中国队全主力阵容参战,比赛结果喜忧参半:王励勤和马琳成功会师男单决赛,打破“卡塔尔怪圈”,最终夺冠的王励勤连克庄智渊、波尔等强敌,展示了不错的竞技状态。相比之下,马琳在比赛中一度遭遇到了柳承敏的疯狂阻击,虽然4比3胜出,但优势并不明显。王皓在1/4决赛中意外负于罗马尼亚选手克里桑,状态堪忧。巧合的是,之后的上海世乒赛几乎成为了本次公开赛的翻版。
上海世乒赛一开赛便冷门迭出,男单第二轮,分别在2003年世乒赛和2004年奥运会中夺得男单冠军的施拉格和柳承敏双双止步,中国台北的庄智渊也爆冷出局。之后的1/8决赛,萨姆索诺夫和波尔又相继被吴尚垠和刘国正淘汰,中国队形势一片大好。唯一的意外发生在王皓身上,他的目标本来是直指男单冠军,却在1/8决赛中0比4不敌丹麦选手梅兹,提前出局。
晋级道路上,王励勤除了在与李静的较量中因比赛意外中断影响了节奏,从而陷入七局大战之外,其它场次均顺风顺水,半决赛面对吴尚垠,王励勤在质量和速度上完全占据上风。相比之下,马琳的晋级道路并不平坦,在与捷克老将科贝尔、韩国新秀李廷祐的比赛中,他都遭遇强力阻击。直到半决赛,马琳才完全放开,面对此前淘汰王皓和郝帅的黑马梅兹,他利用巧妙的“吸短”轻松化解了对方的放高球战术,没有给对手任何机会。
王励勤和马琳成功会师,意味着“中国队能否夺回男单冠军”的悬念已解,但这场决赛却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是一场无所谓的内部较量。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这场比赛所承载的意义甚至超过了过去几十年中的任何一场内战,王励勤和马琳毫不掩饰对冠军的渴望。早在1999年的荷兰,首次参加世乒赛单打比赛的马琳就曾闯入决赛,最终输给了刘国梁;王励勤则在2001年大阪世乒赛中战胜孔令辉,实现了时代更迭的第一步。这场比赛,两人不再扮演“冲击者”的角色,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同时代”较量。比赛一开始,马琳就给了王励勤足够的压力:在前三板的争抢中,他充分发挥直板打法的台内优势,屡屡抢先上手;相持中,他利用推挡的速度和变化伺机侧身,有效弥补了反手漏洞。王励勤在对方的不断变化中一直没能摆脱出来,前三局的比赛节奏被马琳牢牢掌控。
比赛的转折点出现在第四局,马琳在9:7领先的情况下叫了一个暂停。但这个暂停却给了王励勤喘息之机,他准确抓住马琳求胜心切的心理,大胆从对方正手位突破,最终连得4分将大比分追平。这不仅扭转了局面的颓势,同时也让王励勤找到了正确有效的突破口,胜利的天平开始倾斜。更为白热化的第五局比赛,即使马琳拼得再凶再狠,王励勤也没有再被对手所牵制,拿下最后一分球时,王励勤终于对着马琳吼了出来,之后一鼓作气,以4比2战胜对手,第二次捧起“圣·勃莱德杯”。
上海世乒赛的收官,意味着国乒开始从“后雅典时代”进入“北京奥运周期”,会师男单决赛的王励勤和马琳,以及和孔令辉合作获得男双冠军的王皓,也都把目标投在了北京奥运周期的第二个节点:不来梅!
2006不来梅世乒赛 马琳疲软 大力补漏
2006年不来梅世乒赛团体赛,能给中国队真正带来威胁的是东道主德国队和近邻韩国队。德国队的威胁来自于波尔,以往他比较怵中国队的两块直板——马琳和王皓,但在2005年列日世界杯上,波尔连过王励勤、马琳、王皓三关夺冠之后,自信心有了很大提升,威胁陡增。许斯在上海世乒赛夺得男双亚军之后,单打也有了明显的进步,成为德国队中的第二得分点,他的台内短球技术,对马琳和王皓有一定威胁。
韩国队是除中国队以外整体实力最强的一支队伍,吴尚垠和柳承敏都具备拿分的实力,在上海世乒赛中一度给马琳造成巨大麻烦的李廷祐进步势头明显,取代朱世赫跻身绝对主力,再加上刘南奎和金择洙的豪华教练阵容,韩国队的威胁不可小觑。
与上届团体世乒赛相比,中国男队阵容有了变化,陈玘和马龙取代了孔令辉和刘国正,成为团体赛的新兵,而“二王一马”则开始肩负更多的责任。“核心三人组”在卡塔尔世乒赛形成雏形之后,经过两年磨砺逐渐稳定,中国男乒也向“三连冠”发起冲击。在2005年连夺世乒赛和全运会男单冠军的王励勤成为不容置疑的“男一号”,第二次闯入世乒赛单打决赛的马琳同样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王皓虽然在上海世乒赛中早早折戟,但他在之后的全运会和世界杯中都闯入单打决赛,状态逐步回升。
一如赛前所料,中国队在小组赛顺风顺水,1/4决赛有惊无险,半决赛便迎来东道主德国队的挑战。和中国队相比,德国队的排阵几乎是死的,波尔和许斯打一、二号,可能有变化的只会是第三号。针对波尔,中国队派出在战绩上占据压倒性优势的马琳,他顶着主场观众的强大压力,抓住波尔习惯于回摆短的特点,利用自己前三板的优势迅速打开局面,很快连赢两局。随后场上的局势风云突变,波尔利用凶狠准确的接发球挑打和几板漂亮的反手反拉弧圈球连扳两城。决胜局中,波尔牢牢抓住了马琳心态保守、出手质量不高的漏洞,频频向他反手施压,以11:5完成了逆转,为德国队拿下了关键的第一分。
第二盘王励勤临危受命,面对超水平发挥的许斯,他在三局比赛开局全部落后的情况下,以3比0胜出,为中国队扳平比分。接着王皓直落三局击败费杰·科纳斯,使中国队2比1领先。关键的第四场,王励勤迎战波尔,他充分发挥了正手特长,不论由攻转防还是由防转攻,形成相持后愈发主动和心定,最终王励勤3比2险胜波尔,中国队也3比1击败东道主德国队。
决赛面对韩国队,王皓首盘仅耗时30分钟就以3比0击败了对方的头号主力吴尚垠。紧接着,王励勤在1比2落后的情况下稳扎稳打,逐渐发挥出两面打一面的优势,最终逆转胜出,将柳承敏斩于马下。随后,马琳一扫半决赛的颓势,以3比0干净利落地击败了曾在2005年中国公开赛中4比0战胜自己的李廷祐,使中国队如愿实现蝉联。
不来梅世乒赛间接奠定了北京奥运周期的基础:王励勤的技术与心理日渐强大;王皓在男团决赛对吴尚垠的比赛中,打出了雅典奥运会之后的最好状态;马琳虽然有所起伏,但能在决赛中迅速调整,同样值得肯定。然而奥运会的残酷让主帅刘国梁丝毫不敢掉以轻心,再加上北京奥运会将首次设立团体赛项目,团队想要万无一失,每名主力的状态都要达到极致,因此三人之间的竞争还将继续下去。
2007萨格勒布世乒赛 三大核心 更上一层
不来梅世乒赛后,马琳和王皓骤然发力:马琳在世界杯上再度加冕,王皓也在多哈亚运会上折桂男单。王励勤尽管在年末的世界总冠军赛中捧起“大王者杯”,但因为马琳的回勇以及王皓的快速成长,致使他在乒坛的统治力受到了很大冲击,而中国男乒实际已经完成了从“打造奥运个人”到“打造奥运队伍”的过渡。萨格勒布世乒赛,三个人站上同一起跑线,向份量最重的男单冠军发起冲击。
相比较于“二王一马”的逐渐强大,男线上的主要对手在不来梅世乒赛后鲜有出色发挥。欧洲方面,施拉格、普里莫拉茨、塞弗等老将江河日下,许斯、梅兹、克里桑等新生代成长太慢,擎欧洲乒坛大旗的似乎只剩下萨姆索诺夫和波尔。亚洲方面,能够威胁到中国队的除了韩国队员外,屈指可数。
“二王一马”的黄金时代 -
事实证明,在萨格勒布世乒赛对中国队造成巨大冲击的正是韩国选手柳承敏。在淘汰了老大哥吴尚垠后,柳承敏就进入了一种疯狂模式,又以4比0战胜打法上的天敌——波尔,他在比赛中死死抓住波尔反手第一板上手质量不高的弱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正手特长,尽可能给对手施压。半决赛面对卫冕冠军王励勤,他在被对手遏制住最强武器——侧身进攻之后,依然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实现反扑,给中国队制造了最大一场虚惊。
王励勤面对柳承敏超水准的发挥,他在首局告负后及时调整了战术,接发球使用反手台内拧拉把球尽量转成上旋,在简化台内球争抢的同时,尽可能调动对方的正手位,锁住柳承敏的侧身,迅速在比分上反超。第四局,王励勤在6:2领先的情况下稍一走神,便被对方抓住一线生机将大比分追平,之后,柳承敏对王励勤的“调右压左”战术有了一些应对方法,第五局、第六局,两人平分秋色。关键的决胜局,被逼到绝境的王励勤全面爆发,他扛住对手一轮轮的攻势之后再度掌控了比赛节奏,最终将柳承敏阻挡在决赛圈外,为中国队立下大功。
另外一场半决赛在马琳和王皓之间展开,晋级道路上,马琳一路奏凯,他在1/4决赛中战胜了萨姆索诺夫,王皓则连克庄智渊和朱世赫。这场半决赛是两人在世乒赛中的唯一一次交集。前四局,马琳在球路并不占优的情况下成功将王皓缠住,第五局开始后,马琳凭借丰富的经验在关键时刻大胆求变,最终4比2胜出,第三次闯进世乒赛男单决赛。
和两年前的上海世乒赛相比,王励勤和马琳在技战术变化和心态调整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尤其是马琳在决赛中的发挥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前四局,马琳的表现堪称完美,在每个环节都能给王励勤施压,他的台内抢攻、半出台抢攻、衔接、旋转、速度、力量、落点的变化浑然一体,然而在马琳第五局以7:1领先的时候,场上风云突变,王励勤抓住对方心态上的些许放松,奇迹般地扳回一城。这局之后,马琳的心态明显受到影响,而王励勤则逐渐找到比赛节奏,最终4比3逆转马琳,第三次捧起“圣·勃莱德杯”。
本届世乒赛,王励勤、马琳和王皓三员虎将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王励勤在半决赛和决赛中的两场硬仗,充分证明了他综合实力的提高。马琳的发挥是历次世界比赛中最好的一次,没拿冠军非常可惜,但从冲击力来说,他距离巅峰只有很微弱的一点距离。王皓延续了良好的竞技状态,而且从球路和技战术的先进性上,他比王励勤和马琳更具优势。这届比赛成为“二王一马”内部竞争的一道分水岭,此后三人之间便开始了悄然换位……
2008北京奥运会 共创历史 同登奖台
自萨格勒布世乒赛完成“三冠王”伟业之后,王励勤的竞技状态逐渐下滑,加上技术架构的调整,让他陷入了长期的冠军荒;马琳把世乒赛中的状态延续了下来,不仅在奥运会测试赛中折桂男单,在2008年广州世乒赛团体赛中,他也承担起“男一号”的责任;王皓实现了个人职业生涯的一大突破,在2007年世界杯半决赛战胜波尔之后,面对接连淘汰了马琳和王励勤的柳承敏,他以4比0酣畅淋漓地战胜对手,首夺世界杯单打冠军。
北京奥运会男团比赛由于赛制的特殊性,使王皓成为了队伍组合中的最重要一环。
从单打看,他已然具备了超一流的实力,而且对外战绩也有绝对上风;从双打看,无论是和王励勤还是马琳,他都能与之完美契合,确保了队伍在排阵方面的灵活性。所以在关键的男团半决赛和决赛中,王皓都是单双打兼顾,场场夺得两分。上单打,他力克老对手柳承敏和德国新锐奥恰洛夫,和马琳构成前两盘单打的双保险;双打时,他两次和王励勤配对,为中国队拿下制胜的一盘。
马琳继广州世乒赛后,在奥运会团体赛中再度承担起“男一号”的责任,在与对方头号主力的交锋中都取得了胜利,尤其是半决赛对韩国队的吴尚垠。前三局,吴尚垠2比1领先,从第四局开始,马琳用直拍横打与对方周旋,最终成功逆转。这场球把马琳的士气打了出来,决赛中他力克波尔,为中国队夺冠拿下了至关重要的一分。
单打赛场上,在波尔、萨姆索诺夫、柳承敏早早出局之后,马琳、王皓、王励勤都顺利晋级四强,王皓4比1战胜佩尔森率先晋级决赛之后,马琳和王励勤开始争夺另外一个决赛名额。马琳开场后在前三板的争抢中占据了绝对优势,迅速取得大比分领先,随后王励勤增加击球质量,艰难扳回两城。但马琳没有让萨格勒布的一幕在北京重演,第六局比赛,他在比分胶着时大胆发力,坚决果断地冲破了王励勤的防线,最终以4比2胜出,晋级决赛。
男单决赛作为北京奥运周期的收官战,两名中国直板选手的相逢,意味着曾经被欧洲弧圈球冲得七零八落的中国直板,终于又站在了世界乒坛的巅峰。这种集前三板优势、正手弧圈球进攻威力以及反手横打相持、进攻手段为一体的顶级“国货”,终于在北京奥运会的舞台上完成了涅槃重生。整场比赛中,王皓仿佛坠入了马琳布下的天罗地网:前三板,马琳力拼短球,而王皓的摆短和劈长则频频出现失误,给了马琳很多进攻的机会;进攻上,马琳锁死了王皓的正手,避开其强大的反手,一旦王皓反手上手,马琳势必强行侧身反拉。第五局10:9领先时,马琳在很被动的情况下“撅”了一板球,准备不足的王皓拉球失误,以1比4输掉了比赛。</p> <p> 北京奥运会的团体赛中,“二王一马”齐头并进,以一路“3比0”创造了新的历史;单打比赛中,马琳、王皓、王励勤分获前三名,这也是奥运会乒乓球历史上,男单比赛的所有奖牌第一次被一个协会包揽。主帅刘国梁用了四年光阴打造的这支以“二王一马”为核心的无敌战舰,最终在北京奥运会达到了空前的巅峰。
2009横滨世乒赛 英雄相惜 王皓登顶
北京奥运会后,乒乓球运动的无机时代正式启动,王励勤、马琳和王皓在这种大环境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2008年国际乒联总决赛,小将马龙连克三人夺得男单冠军,之后的全国锦标赛中,张继科也开始冒头,也是同样战胜“二王一马”之后折桂男单。
大赛后的调整、无机胶水的困扰、年轻选手的成长,这些都成为了“二王一马”在伦敦奥运周期里面临的挑战。最先遭遇折磨的是王励勤,自萨格勒布后,他与国内外大小赛事的单打冠军彻底绝缘。内忧于状态低迷,外困于无机改革,王励勤在横滨世乒赛前的直通赛中一败涂地,加上科威特公开赛败给朱世赫,一次声势浩大的“信任危机”向他席卷而来。
然而在横滨世乒赛的赛场上,王励勤自己化解了这个危机。男单1/4决赛,携淘汰水谷隼之勇的陈玘给王励勤制造了巨大冲击,从前三板争抢到正手位相持,陈玘没能让王励勤占到任何便宜,前五局以3比2领先。第六局比赛中,王励勤及时改变战术,以非自身强项的反手打开局面,这个变化成功打乱了陈玘的比赛节奏,最终王励勤4比3逆转胜出。</p> <p> 男单半决赛中,王励勤面对的是老对手马琳,与以往相比,王励勤一改“慢热”的习惯,比赛一开始就全面调动自己,接发球环节能摆住就摆,没有把握就主动搓长形成相持,而且他还屡屡偷袭马琳的正手空当,以此锁住马琳的侧身进攻。马琳经过与松平健太、朱世赫的连番大战,精力和体力上受到较大影响,整场比赛都没有王励勤打得那么兴奋。七局大战后,上帝第三次把两人在世乒赛上交手的橄榄枝抛给了王励勤,他将面对首次进入世乒赛单打决赛的王皓。
北京奥运会后,王皓也陷入了漫长的低谷,虽然他在2008年世界杯上成功卫冕男单,但是奥运会男单再度折戟给他带来的心理困惑,一直延续到了横滨世乒赛。比赛前,主帅刘国梁破天荒地给了王皓一段“自由调整期”,或许正是这段暂时离开乒乓球的生活,让王皓再次回到赛场时重燃了对冠军的渴望。男单半决赛战胜马龙之后,王皓的竞技状态已经调整到最佳。
面对三届世乒赛男单冠军王励勤,王皓不论在两面相持,还是前三板的争抢都占据了上风。相比于北京奥运会时,王皓在保持自己反手优势的前提下,正手杀伤力和稳定性都有了明显提升。他就像一堵厚厚的城墙,怎么也打不穿打不透,没有留给王励勤任何一丝突破口。4比0,王皓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站上乒坛之巅。而他在比赛中所呈现的全攻性打法,也为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树立了新的风向标。
横滨世乒赛是“二王一马”之间在世乒赛单项赛中的最后一次交集。继王励勤、马琳相继坐庄之后,王皓也迎来属于了自己的时代。连续战胜陈玘和马琳的王励勤,虽然没能再一次捧杯,但是“四进男单决赛三获冠军”,也让王励勤证明自己的同时,给乒坛留下了一个新的记录。马琳离“大满贯”的梦想渐行渐远,但他的发挥也足以回应外界对于他能否在无机时代延续辉煌的质疑。横滨世乒赛给出了“二王一马”仍在巅峰的结局,同时也留下了一个谜题:以马龙为代表的年轻队员,究竟什么时候能够“抢班夺权”?
2010莫斯科世乒赛 大力别离 马琳救主
横滨世乒赛的回勇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王励勤的问题,他身材高大,站位比较偏后,击球点比较晚,且他的反手技术并未臻至超一流水准。技术打法不再先进,身体状态也不再处于巅峰时期,境界的提升并不能完全弥补客观存在的缺陷,这种劣势让王励勤在和新生代球员的对抗中,逐渐开始落于下风。王皓和马琳由于打法原因并未受到特别大的影响。2009年全运会,王皓狂收三金,成为最大的赢家,而马琳也在团体赛中连克马龙、王皓,虽然没能带领球队夺冠,但也真实地验证了什么是“老当益壮”。
然而在2009年年末,一场由许昕、张继科和马龙发动的“青春革命”,使“二王一马”的王朝开始瓦解。
这场“革命”发生在国乒“直通莫斯科”选拔赛上:第一阶段,许昕率先获得团体赛参赛资格。紧接着,异军突起的张继科又在第二阶段决赛中战胜马龙,获得第二张门票。第三阶段,马龙战胜李平抢得第三张票。“二王一马”无一人顺利直通,意味着王励勤、王皓和马琳至少会有一人无缘莫斯科世乒赛的团体阵容。
究竟谁去谁留?教练组把难题交给了三个队员自己解决。第四阶段,“奥运三虎PK大决战”上演,两战全胜的王皓抓住了机会,获得第四个直通资格。最后一场被命名为“马王终极赛”的对决,将队内竞争的残酷推到了顶峰。马琳在落后的情况下抓住王励勤刹那间的犹豫,以3比1击败对手,踏上了莫斯科末班车。王励勤无缘世乒赛团体赛,标志着“二王一马”时代的一角率先崩塌。
几乎没人能预想到,最后获得参赛资格的马琳,成为了中国男乒卫冕的最大功臣。
男团决赛中,刘国梁在赛前敏锐地觉察到王皓内心的犹豫,临时替换张继科上阵第三场,马琳则继北京奥运会后,再度承担起队伍核心的重任。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女团失利,以及它对男乒队员的影响。首盘比赛中,凭借前三板和速度的优势,马龙连下两局领先波尔,眼看胜利在握时,波尔突然调整战术,尽量加强旋转,并主攻马龙正手位。而马龙的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出球质量大打折扣,无谓失误渐增,最终被波尔逆转。重压之下,马琳在第二盘比赛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以凶狠的发球抢攻和多变的落点意识,以3比0战胜奥恰洛夫,将大比分扳平。第三盘,首次参加世乒赛团体赛的张继科经受住了考验,他以3比1战胜许斯,为中国队实现了比分上的反超。
第四盘比赛是双方一号队员的直面碰撞:马琳对阵波尔。使用无机胶水之初,波尔曾在公开赛中战胜过马琳,但之后马琳在技术上进行了调整,打法不再像过去那样单纯依靠正手,而是形成了以正手为主、展开全面进攻的技术风格。这场比赛,马琳完全掌控了节奏,尽管在首局比赛10:5领先的情况下被波尔逆转,但他没有慌乱,依旧按照自己的特点去打,战术执行得非常坚决。形成相持后,马琳在处理球时比马龙更强硬,反手位果断侧身,防守更靠近球台,尽一切可能给对手施压。在3比1战胜波尔后,马琳帮助中国队实现了世乒赛男团五连冠。
如果从国乒发展的角度来看,莫斯科世乒赛是真正意义上“改朝换代”的开始,不论是输球的马龙还是赢球的张继科,甚至在旁观战的许昕,都从这届比赛之后迅速成长起来。马琳发挥了自己的最大能量,以决赛中独得两分的成绩,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2011鹿特丹世乒赛 传承接力 王马谢幕
鹿特丹世乒赛是“二王一马”最后一次同时出现在世乒赛的单打赛场上。与两年前的横滨不同,经过莫斯科团体赛的历练,以马龙、张继科为代表的新生代,在技术和心理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反之,虽然王皓尚在当打之年,但王励勤和马琳两名老将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在与年轻队员的竞争中愈发力不从心。
男单1/4决赛中,马琳迎战马龙,王励勤迎战张继科,这是两场意义非凡的比赛,传承接棒的味道甚浓。马龙在技术上占据上风,但马琳毕竟有着丰富的大赛经验和超脱的心理素质。马龙在这场比赛的相持段占尽优势,尽管马琳在台内球的控制上还是一如既往的精细,但马龙在这点也没有落于下风,没给马琳留下太多抢攻的机会。攻防两端马龙一直打得很坚决,即使在第四局被马琳追回一局,第五局也并未受到影响,尤其偷了几个长球之后,直接把马琳打乱了,最终马龙以4比1胜出。
马琳止步后,王励勤同样也告别了世乒赛的舞台。尽管在淘汰许昕之后,王励勤的状态已经调整得很好;尽管从以往战绩来看,王励勤并不下风;尽管凭借强大的正手以及节奏上的变化,他一度以2比1领先张继科,但是在技术发展的必然规律下,在对手同样拥有一颗大心脏的时候,王励勤没能再进一步。张继科以4比2赢得了比赛,也让引领乒坛一时风骚的马琳和王励勤,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方式告别了世乒赛的单打赛场。
王皓在半决赛中再次战胜马龙之后,迎来了淘汰波尔的张继科。在以往的交手记录上王皓略占优势,但本场比赛中,张继科反手更加强势,对抗中王皓几乎得不到分。虽然王皓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苦苦寻找胜机,虽然他在5:10落后的情况下还能追到10平,但张继科最终还是把握住了机会,王皓没能守住“二王一马”时代的最后防线,新的时代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而至。
鹿特丹世乒赛后,王励勤和马琳逐渐淡出主力层,马琳虽然入选了2012年多特蒙德世乒赛团体赛的参赛阵容,但在新生代选手渐渐扛起大旗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太多上场机会,而王皓则承担起了两年前马琳在团体赛中承担的责任。
2012年伦敦奥运会,单打再度失利的王皓在男团半决赛对阵德国队的比赛中,及时唤醒了状态低迷的张继科,为中国队挺进决赛继而获得男团冠军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2013年巴黎世乒赛,王励勤、马琳和王皓参加了他们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次世乒赛。
彼时的他们已非乒坛主角,击败马龙再度杀入决赛的王皓,成为三人中走得最远的人。之后王励勤、马琳相继退出国家队。
2014年东京世乒赛后,张继科、马龙、许昕以及樊振东的日益强大,也让王皓顺利完成了“传帮带”的使命,2014年12月20日,王皓宣布退役,“二王一马”时代就此终结。
在中国乒乓球的发展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二王一马”这样,在一个时代里互为强敌却又合作共进。他们都曾在世乒赛或奥运会的舞台上,实现了职业生涯的个人巅峰,也都曾在团体赛中拯救队伍于危难之际。
更重要的是,在职业生涯末期,他们仍是队伍里举足轻重的标杆,在顶住新生代的一轮轮冲击后,他们凭借自己的能量加速了新一代核心的成长。“二王一马”,不仅仅是时代的缩影,更是一种体育精神,一种“乒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