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动库商城购物! 登录 免费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资讯列表 » 李宁N30二代(N30 II)羽毛球拍试打评测报告
商城资讯

李宁N30二代(N30 II)羽毛球拍试打评测报告

发布日期:2013-01-01 20:22:28

  李宁N30二代(N30 II)羽毛球拍评测之前言:

  什么是娘拍?软中杆?粉红色配色?平衡点靠后?只适合给女生用?

  无论是什么定义,娘拍在大部分球友心目中都不会是一个好词。很不幸地,李宁N30羽拍一开始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粉红色的配色,绵软无力的出球,毫无质感的击球音,一度让我觉得这是李宁的失败之作。而作为主要使用者谢杏芳的退役,给N30羽拍带来的打击无疑也是巨大的,之后,使用N30的女队员也没有一个能成为中国女队的领军人物,带领中国女队走出一时的阴影与颓废。李宁N30羽毛球拍注定是一个悲剧的角色。但是,现在它得到了重生。让我告诉你为什么。

  李宁N30二代(N30 II)羽毛球拍评测之个性:     

  评测一支球拍,我一直都是尝试找出它自己独特的特性。毫无特色的球拍就如茫茫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没有任何人会去注意。那么李宁N30二代有没有属于它自己的特色呢?在告诉各位答案前,我想先说一下最近我对球拍的一点看法。

  稳定性,速度,舒适度,这三个是我现在认为对于业余选手来说最重要的球拍属性。其他的球拍参数多是为不同的球手提供不同的打法而各有选择。而在这之中,最重要的并不是快,而是稳定性。试想一下,业余爱好者,大部分都无法保证固定的训练时间,甚至根本不会进行训练,球感与技术完全是在实战中一点一点地磨练出来。这个时候,如果你的球拍缺乏稳定性,打在同一个点上确不总是飞往一个方向,试问你的球感该如何培养?你根本就不知道球会不会飞往你想像中的落点上去。然而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是非常的明显,因为没有经过训练,本来就不知道如此击球的话球是该往哪里去的!不知道诸位有没想过这个可能性,自己击出落点刁钻的球,并不是因为自己的技术到了,而仅仅是因为运气好!有时候球没打好,许多人会直接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也就是归结于技术问题,但当你拿着一根没有稳定性可言的球拍时,你怎么能确定这就是自己的技术问题呢?

  写到这里,我想大家可能也知道了答案。N30二代的特性是什么?稳定。四平八稳,正如N30所属的系列,不动如山。

  李宁N30二代(N30 II)羽毛球拍评测主观体会:

  各位看评测都是想知道球拍性能到底如何,所以立即就切入正题。李宁N30二代羽拍比起一代多了一个灵控内锥,具体的科技介绍将放在本文的最后。其余官方提供的科技并无太大变化,在此也就略过不提。而N30II的配色有了巨大的变化,火红色配银色替换了之前的粉红色配白色,从颜色搭配上就摆脱了娘拍的印象。漆水的质量也有很大的提升,细腻而光滑,在很容易出现颗粒感的银色上也表现优异。漆上印字的边缘清晰干净,整体来说,漆功让我非常满意,李宁在这方面下的功夫确实不少,漆面平整度也有了巨大的提高。这对喜欢球拍外观的球友来说是个好消息。不过任何美丽的漆面都是无法逃脱掉漆的问题,在这方面,李宁也是,虽然程度较低,个人也认为李宁的漆水在掉漆程度与漆面美观之间做到了一个业界中最为优异的平衡,但掉漆现象的存在是不可否认的。N30II羽毛球拍的线管与拍框的颜色对应,采用相应的红色和银色,这一点很有意思,较清一色的黑色更为美观。球拍底盖上也换上了李宁新设计的LOGO,相当帅气。

  李宁N30二代(N30 II)羽毛球拍评测之具体参数:

  产品重量:W3(实际测重空拍87.8g,拉线上手胶后97g)

  长   度:675mm

  握把长度:210mm

  平 衡 点:空拍289mm

  中管弹性:中等

  穿线磅数:24/25磅

  使用线种:李宁62N

  测试时间:1个月

  测试者水平:由于对业余技术分级的定义不是很了解,别人说我是业余六级,我也不知道是否确切。比较有说服力是最近参与大学校队训练,尚能在没放水的情况下从校队男单一号里拿下数分,个人还是很欣慰的(该人曾在全国大运会打入男单前8)。

  李宁N30二代(N30 II)羽毛球拍评测之感受:

  刚拿上手,感觉李宁N30II羽拍略显笨重,整体有点“木”的感觉。在进行热身时,甚至感觉不到它有什么特色,就是一根高端中的普通球拍,中杆并不硬,弹性也是中等,打高远球当然是不可能会费劲的,但是明显地能感觉到,高远球的“弹道”有点不同了,较以前更为平,可能是因为灵控内锥的缘故,弯曲点上升,跟被的球拍稍有不同。网前热身时也感觉一般,可能是因为62N线太滑的缘故(但是此线我相当喜欢,后面会加以陈述),一下子无法适应。

  热身完毕后,立即就投入了实战。一个回合下来,感觉N30二代在进攻方面表现乏善可陈,由于平衡点靠后,中杆并不硬,加上灵控内锥,感觉进攻的球路平缓了很多。在杀球方面,无论是重杀还是点杀,球速都不能说得上是快,且落点都较靠后。劈杀的表现尚算满意,但这应该是归功于62N球线。李宁N30二代第一次的表现,实在是有点打击我的热情。

  然而我错了,之后几次使用,让我对N30II大为改观。这必须多谢我后来常遇到的一位好对手,他是一个强壮的重炮男,平时甚好杀球,他的球风就是进攻进攻进攻再进攻。在和他的比赛中,我第一次感觉到了N30II的个性——强大的防守+无与伦比的稳定。N30II羽毛球拍在防守中就如重获新生一般,之前所有的缺陷都变成了优点,笨重感突然转化成了扎实,平球路让你的回球难以轻松地被对手连续进攻,而强大的拍框稳定性确保了你的防守回球的质量,也让你反击时拥有更好的吊球落点。并不需要犀利的进攻,面对疲于进攻而消耗大量体力的对手时,一个直飞底线的杀球就足以让他们只有转头看球落地的力气。试想像一下,你手里拿着一根火红色的球拍,你的大汉对手气喘吁吁地看着你,这时,还会有人觉得,你手里拿着是一根娘拍吗?N30II做得只不过是放弃平衡的属性,而往一方面更精进了,就这样简单的改变,就足以赋予它不同于人的个性。

   因此,N30II并不适合喜欢进攻的球友,而是更适合控制型打法的,对球拍手感要求较高的球友。李宁N30二代羽毛球拍为什么是这样的?以下就结合球拍科技与设计进行简单的分析。N30二代采用了新型的中杆,较N30一代更细了,但仍保持了一定的强度,这种改进增加了一定的挥拍速度,但又不会过多地影响中杆变化的稳定性,提升了防守能力。中杆并不软,但硬度也不是很高,弹性也是中等,对力量的反馈较为直接,对发力有一定的要求。中杆软化的现象在N系列上很少见,N30II也是如此,至少在使用的一个月内,中杆并没有软化的迹象。

  N30II的拍框设计看似十分普通,就是简单常见的椭圆截面框,兼具破风与稳定。但实际上,经过仔细的观察,李宁还是做出了一定的改进。首先,在4点,8点的位置,拍框较其余部位都要薄。而T头附近的拍框内侧,不是一马平川,而是中间略微凸起两边倾斜的空气动力学设计。9点到3点的拍头部位则稍微加厚,配合机翼恒定系统的钛,保证拍框稳定性。高复合密度减震系统则是填充在拍框之内,这个技术不仅仅能提高手感,提高舒适度,实际上个人认为还有助于维持球线的稳定,至于事实是否如此,或许需要解剖并加以实验证明。

  关于球拍T头的技术,李宁似乎没有多加宣传,但实际上N30II羽毛球拍其抗扭性确实相当出众,结合部位也并不显得十分粗大。尽管抗扭性能优异,但采用何种技术却无从得知,稍微让人失望。强大的抗扭,进一步保证了拍框的稳定。N30II的手柄是加长10mm,长柄一直是我的最爱,可能损失了一些进攻力,但会带来更好的操纵性。 由上可见,李宁N30二代的设计都是为了突出其稳定性的特色,让其能成为一支出色的控制型球拍。这样的改进当然也是有代价的,它不会有强大的进攻能力,它没有闪电般的出拍速度,他也不会让你觉得省力,但它有出色的吊球表现,网前控制细腻,强悍的防守,精准的出球。正如世界上没有万能型的球员,也不会有万能型的球拍,你需要做的,就是挑一把真正适合自己的球拍,发挥自己的风格,从中找出击败其他所有人的办法。

  李宁N30二代(N30 II)羽毛球拍评测之后话:

  这次的评测品N30II依然非常对我的胃口。但是更让我惊喜的是与拍一起送来的李宁羽毛球线,62N。此线线径极细,仅为0.62mm,弹性出众,手感非常的好,保磅也十分出众,金属击球音让人畅快。唯一缺陷就是线面太滑,极易走线,且对操纵性有一定影响,在网前小球时尤甚。尚不知此线实际售价是多少,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个人对此线是相当喜欢的,如无意外,此后主打球线可能就会更换为此线。至于耐打性,如此细的线径,自然不会好。

  至于前文我所说球拍的三大重要属性,肯定有人不会同意,或许速度,硬中杆,头重才是更为重要,对此我想说的是,没错,每个人可能感受都不同,但稳定性不仅仅是科技的问题,更多的是质量上的问题,只有质量好的球拍,才能谈论稳定性,一个拍面配重都不平衡的球拍,无论其余属性有多好,在质量上来说,它已经输了。

  李宁国家队系列羽拍灵控内锥科技剖析:

  灵控内锥是一个中管技术,并非锥盖技术。应该是中观内部不再是一条固定直径的中空管,而是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锥形,而且不是均匀的,是按某一个比例内置的。

 根据我的理解,这种做法就是改变了本来是均匀的中管密度,本来球拍的弯曲点可能是一个较大范围,灵控内锥之后,缩小了球拍弯曲点出现的范围,并且在中管比较高的地方。如果是这样,好处自然就是劈吊等控制球更加稳定,但是应该还是有牺牲一小部分球路的性能,例如追身球。



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加入动库|正品保障|联系我们|网站地图


© 2005-2025 动库商城 版权所有,并保留所有权利